稻草园艺的基础知识
稻草捆园艺的基础
如果你是新手,可能会想订阅我的RSS源。
感谢访问!
稻草捆园艺可以被认为是一种适应性园艺,也是一种容器园艺。
人们在稻草捆里种植,几乎可以种植任何东西。
除草工作很少,而且由于稻草捆有几英尺高,所以不需要弯腰太多。
这种园艺的大师是乔尔·卡斯滕。
他的书《稻草捆园艺完全指南》被认为是该领域的奠基性著作,他甚至有一个网站。
稻草捆园艺的优缺点
那么,稻草捆园艺的优缺点是什么呢?如上所述,它对背部很友好,比其他形式的园艺体力消耗要少得多。
不需要挖掘,甚至收获时也不需要。
例如土豆这样的根茎类作物不需要挖掘,只需踢倒稻草捆就可以了!
如果你的土壤不是很好,稻草捆可以成为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这里不用担心无休止地改良土壤!实际上,用过的稻草可以转化为其他区域用作有机物,最终创造出一个健康的花园扩展区域。
当我在2015年左右这样做时,稻草捆的价格是每捆2 - 6美元。
我不知道现在它们的价格是多少,但如果当地有农民出售的话,我建议选择他们。
这肯定比任何商店都便宜,假设你甚至能找到出售它们的商店。
工艺品店的装饰性捆可能被喷洒了阻燃剂。
你可不想用那些!那些化学物质对植物有毒。
分解后的稻草捆在第二年也可以使用。
土豆是这种方法的一个很好的作物,但我觉得可以尝试其他东西。
我不明白为什么第一年的花园不能种植西红柿、辣椒或其他东西。
只需堆成一堆或将剩余部分放在一个封闭的区域,类似于堆肥箱。
同样,几乎可以种植任何东西。
我种植了西红柿和辣椒,并且收获颇丰。
也可以在侧面种植东西,比如花卉。
我在这方面的成功率较低,可能是由于侧面的调理不足。
至于缺点,这是一种比较杂乱的园艺方式。
这不是那种《美好家园》杂志里展示的方式,尤其是在季节末。
如果整洁对你或你的市政当局很重要,这可能不是你的最佳选择。
它们很重,尤其是湿的时候。
想想季节末的清理工作。
稻草捆可能会有点不稳定,特别是当你种植像西红柿这样高大、沉重的东西时。
我在两边使用了一个坚固的金属栅栏式结构来稳定它们,并用麻绳将结构固定在一起。
铁丝网不起作用。
可能是牲畜围栏或类似金属规格的东西才行。
记住,不只是西红柿,还有支架。
你需要更频繁地浇水,更像是容器而不是高床。
我在我的稻草捆中间铺了一条滴灌软管。
效果非常好。
一定要选对基底
一个非常重要的点:你要的是稻草捆,不是干草。
干草会有更多的杂草,但无论如何,稻草捆本身都会发芽。
我的没有长得需要用绿篱修剪器修剪的程度,但这确实会导致外观不整洁。
有一件事需要询问,就是你的稻草捆是从哪个田地收割的,那个田地是否使用过任何农药或持久性除草剂。
例如包括氨吡草胺、二氯吡啶酸、毒莠定或氨氯吡啶酸。
如果是这样,就在别处找稻草捆。
你的作物在这里长不好。
事实上,这些毒素可能会污染你的整个花园,包括你的堆肥堆。
如果损害足够严重,你可能多年都不能在那个区域种植了。
别去冒这个险。
在你种植稻草捆之前,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你必须做,那就是调理它们。
调理是开始稻草捆分解的过程,释放出植物可利用的营养。
克莱姆森大学在这里提供了一些有用的信息和一个很好的调理时间表。
我使用了草坪肥料,这种肥料的氮含量很高,我不记得是否使用过硫酸铵或白云石石灰。
不过,这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所以我可能记错了。
我按照卡斯滕书中的程序操作,是的,大约需要两周时间。
小心使用肥料
如果你使用草坪肥料,要小心:避免使用含有除草剂或混合物中有奇怪东西的肥料。
我使用了颗粒状的肥料,因为我从喷雾软管浇水,液体肥料更难均匀喷洒。
我不记得在上面撒过任何土壤介质,尽管如果你是从种子开始种植的话,我觉得这会很有用。
在查看我的照片时,我看到我在种植时确实用土壤填满了洞。
这样可以确保良好的根 - 土壤接触。
种植非常简单:只需在稻草捆上挖个洞,放上幼苗,填上土,然后浇水。
稻草捆园艺的基本理念
以下是稻草捆园艺的重要考虑因素。
稻草,不是干草。
没有农药或除草剂,并且要谨慎选择肥料。
确保你的调理彻底。
记住要经常浇水!稻草捆和其他容器一样,比高床里的土壤干得更快。
最后,一定要检查你所在市政当局的规定,特别是关于分解后的稻草第二季使用的规定。
我的城市要求堆肥堆必须封闭,稻草捆看起来很像堆肥堆。
你是否正在寻找更多关于种植最多食物的建议?查看我们的在线家庭农业课程。
你是否尝试过?
你尝试过稻草捆园艺吗?效果如何?你对新的稻草捆园丁有什么建议吗?
请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技巧和经验!
艾米·艾伦(Amy Allen)是一位专业的书虫,也是对生活、宇宙万物都有所研究的学者。
她还是一名拥有生物学学士学位的园艺大师,自2010年以来一直在她的小城市土地上种植食物。
引用:https://www.theorganicprepper.com/straw-bale-gardening/
原文: https://s6.tttl.online/blog/173630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