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如何应对大流行的风险

如何应对疫情风险

最近,美国出现首例中国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报告引发了人们对潜在影响本土疫情的担忧。
这种致命病毒已导致18人死亡,全球确诊病例超过600例。
虽然绝大多数病例在中国武汉,但病毒已传播到中国其他地区,以及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泰国,现在还有美国。
中国政府正在采取行动阻止病毒传播,禁止来自疫情最严重七个城市的旅行,其中包括疫情的起源地武汉。
同样,美国政府也认真对待这场疫情,限制从中国潜在感染地区到美国的国际航班,仅允许五个美国机场接收。

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已向这些机场派遣了100名工作人员设立入境旅客筛查中心。
美国的这一病例是一名近期从中国返回的男子,他显然是在那里感染了疾病。

他回国后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于是去看了家庭医生,医生让他住院治疗。
目前,我们不知道他在住院前是否传染给了其他人。
通常,患者在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就具有传染性。
例如流感,人们在出现任何明显症状之前的两天通常都具有传染性。
鉴于这种病毒的潜伏期从两天到十天不等,很难说他认识多少潜在受害者,在意识到自己生病之前。
我们真正的疑问是:你我应该有多重视这个问题?这可能像2014年的埃博拉疫情一样严重吗?我们面临多大风险,应该采取什么预防措施?

明确概念

当我们听到“大流行病”这个词时,往往会想到历史上最严重的黑死病,14世纪它在欧洲杀死了60%的人口。
但根据定义,大流行病是一种“区域性”的流行病。
换句话说,它是袭击世界同一地区几个邻国的流行病。
也许是时候改变这个定义了。
由于现代航空旅行如此普遍,任何流行病都很容易传播到其他国家;而且它也不限于传播到邻国。
正如我们在本案例中所看到的,大流行病可以迅速传遍全球,由被感染者携带。
他们反过来又成为疾病传播给他人的工具。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年都生活在大流行病中,尽管它们通常不被称为大流行病。
流感在世界各地反复传播,符合大流行病的定义。
然而,它通常不被称为大流行病,仅仅是因为死于它的受害者比例很低。

那冠状病毒呢?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根据CDC网站的数据,流感每年导致1.2万至6.1万人死亡。
大多数时候,这些死亡是由流感和一些其他疾病共同导致的;要么是预先存在的呼吸系统问题,要么是因为流感而患上肺炎。
如果一个人有肾脏问题或者脱水并且感染了流感,脱水的几率就会增加,有可能导致死亡。
老年人往往免疫系统已经减弱,非常年幼的人似乎最容易死于流感。
但是死于流感的人的比例实际上极低。
考虑到每年可能有6080万例流感病例,CDC记录的最高死亡人数也仅为总病例数的千分之一。
我不是轻视这个问题;但千分之一比2.8%(冠状病毒目前的统计数字)要好得多,更不用说80%(埃博拉的典型比例)了。
像流感一样,冠状病毒不是一个单一的病毒,而是一个包含七种(流感有四种主要毒株)的家族。
其中的几种,如SARS和MERS相当严重,比中国目前的情况要严重得多。
然而,即使是今天传播的较温和版本也在夺走生命。
到目前为止,这次疫情的所有受害者都在中国武汉。
他们都是一些老年男性。
所以很可能他们有一些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使他们特别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也很可能是那种状况和病毒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他们死亡,而不仅仅是冠状病毒本身。

治疗冠状病毒

在CDC能够量化当前冠状病毒爆发的全部风险并确定其参数之前,我们对其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如何消灭病毒了。
虽然我听说有疫苗的消息,但现在判断它是否有效或者是否会感染它本应保护的人还为时过早。
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的一点是,与可以用抗生素治疗的细菌感染不同,医生没有抗病毒药物可开。
医学在开发对抗病毒感染的药物方面毫无成功。
部分原因是外面有太多不同的病毒。
除此之外,它们非常简单,容易变异。
事实上,病毒流行病消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病毒通过连续几代变异,降低了对感染者的致死能力,以至于不再杀死被感染者。
但这种变异能力也使得开发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变得困难。
这就是为什么疫苗如此重要。
疫苗本质上是病毒的一种毒性较弱的形式。
因此,它们不会引起疾病的全部症状。
相反,它们触发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其产生杀死病毒的抗体。
然后,如果个体暴露于病毒,他们的身体免疫系统已经准备好对抗它,从而保护他们。

在大流行病中生存

目前还不知道美国的这一冠状病毒感染者在看医生之前是否传染给了其他人。
很有可能在他回家和出现症状之间有几天的时间。
如果是这样,他可能接触过很多人,其中一些人可能也被感染了。
我相信华盛顿州的医疗专业人员正在努力确定受害者去过的地方以及他接触过的所有人。
这些人将全部接受冠状病毒筛查,就像从中国返回美国的人一样。
但他们只要错过一个感染者,疾病就可能开始在人群中传播。
目前没人能猜到它会传播多快以及会有多少人被感染。

如果这种情况在美国达到流行病的规模,我们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来保护自己。
如果足够多的人这样做,疾病就会消退。
但我们到底需要采取哪些预防措施呢?

所有病毒感染都是从动物传染给人或者人与人之间传染的。
流感的变种,如猪流感和禽流感,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病毒最初是通过从这些动物传染给人而感染人的。
但后来病毒开始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已经证明冠状病毒也是如此。
但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病毒和其他致病病原体通常通过体液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其中最危险的是所谓的“气溶胶”(常被误认为空气传播)。
真正空气传播的病毒可以通过呼吸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最近对流感病毒的研究表明,它可能是以这种方式传播的。
以前认为它只是通过气溶胶传播。
这已经够糟糕的了。
气溶胶是指咳嗽或打喷嚏时从体内排出的微小唾液和粘液滴,这些滴液可以传播数英尺并被其他人吸入。
它们也可以沉积在公共表面上,其他人接触后会把它们弄到手上。
然后当这个人揉眼睛或者用手吃东西时,病毒就会通过眼睛或嘴巴进入体内。

作为我们抵御疾病的自然防御机制的一部分,我们的皮肤在阻挡病毒和其他微观病原体方面做得非常好。
它们只能通过我刚刚提到的自然开口或者皮肤上的伤口或瘀伤进入体内。
一旦进入体内,病毒就会繁殖,直到达到使人体出现病症的程度。

隔离

避免感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避免与他人接触。
在汤姆·克兰西(Tom Clancy)的书《执行命令》(Executive Orders)中,总统实施全国性的隔离并关闭所有公众集会场所,以阻止一场生物战,当时埃博拉病毒被释放到公众中。
这个命令引发的恐惧将人际互动减少到足以让流行病消退的程度。
虽然完全切断与他人的互动可能不切实际,但如果流行病足够严重,可能会使这成为必要。
如果欧洲人在疾病传播时就知道并实施这样的隔离,黑死病就不会夺走那么多受害者的生命。
即使没有隔离,通过简单地减少与他人的接触也能大大降低感染风险。
如果你与他人隔离,他们就不能把疾病传染给你。
你必须接触的风险可以通过在他们和你自己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来减轻,这样病毒颗粒就不能通过气溶胶从他们传播到你身上。

低风险防护

如果在流行病期间你必须与他人接触,那么采取一些基本的预防措施是有道理的。
我们可以从医疗界及其做法中学到东西。
他们采取的基本预防措施足以保护他们免受几乎任何病毒或细菌的侵害。
我在说什么预防措施呢?佩戴医用口罩来保护口鼻免受气溶胶侵害,在手上戴橡胶手套,有时甚至戴上护目镜来保护眼睛免受气溶胶侵害。
每当他们与感染患者或者患病者在一起时就这样做。
然后当他们离开这些患者时,他们会脱掉手套并洗手。

高风险防护

对于像埃博拉或者拉沙热这样非常严重的疾病,医疗界会将预防措施升级一些,穿上密封防护服,防止一切外界物质进入。
标准的是Racal防护服,它配有头盔和空气净化系统,可以净化进入防护服的空气。
不幸的是,Racal防护服价格昂贵,超过一千美元。
但我们可以用成本低得多的物品制作有效的替代品。
从事危险物品清理工作的人会穿Tyvek防护服,这是一种纤维塑料制成的防护服,还有头套和套在鞋子外面的靴套。
一件这样的防护服,加上橡胶手套和头套,将覆盖你身体的大部分,特别是如果你把袖口和裤脚口用胶带粘到手套和靴套上的话。
还有一个好主意是再戴一副手套,这样如果它们被污染了就可以脱掉,而不必暴露双手于空气中。
对于脸部,戴上防毒面具,它可以过滤空气,同时保护皮肤的开口部位。
当你穿着这种防护服进行防护时,你必须假设防护服会被污染。
因此,你需要在家外面的地方,比如后院设置一个消毒区。
在脱掉防护服之前,需要用消毒溶液对防护服进行喷洒,然后冲洗。
之后才能脱掉防护服,这样个人就可以安全进入房子。
如果你想进一步采取极端防护措施,可以用塑料板在门内做一个气闸。
在这个气闸里放置紫外线灯,使灯光能够覆盖站在里面的人的全身。
紫外线对病毒是致命的,所以站在里面一分钟,确保灯光照射到身体的每个部位,是很好的二次消毒阶段。

问题是,我们正在处理的东西太小了,肉眼看不到。
你和你的衣服或者你的Tyvek防护服可能看起来非常干净,但实际上可能被细菌或病毒覆盖。
由于我们没有安全的方法来判断它们是否存在,我们必须假设最坏的情况并彻底消毒。
这是确保安全的唯一方法。

资源
[1] www.cdc.gov/flu/about/burden/index.htm

作者简介
比尔·怀特(Bill White)是《征服即将到来的崩溃》(Conquering the Coming Collapse)一书的作者,他曾是一名军官、制造工程师和业务经理。
最近,他离开商界,到美墨边境做跨文化传教士。
比尔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是一名生存狂,当时正值冷战后期,他决定如果华盛顿方面按下核按钮,他就前往科罗拉多落基山脉。
虽然那些日子已经过去,但比尔当时获得的知识依然留存。
他现在致力于教育他人认识社会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如何做好准备应对这些风险。
你可以通过editor [at] survivopedia.com给比尔发信息。

相关文章推荐
《在末日场景下美国最危险和最不危险的州有哪些?》
《末日场景下在路上提高生存几率的11个技巧》
《末日场景下长途旅行的10个必备知识》
《末日场景下应对燃料短缺的10种策略》

引用:https://www.survivopedia.com/how-to-deal-with-the-risk-of-pandemic/
原文: https://s6.tttl.online/blog/1736441273/
图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