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听是可行的选择吗?
标题:紧急撤离真的可行吗?
在生存狂的世界里,大家花很多时间和金钱来准备撤离背包、制造撤离车辆,甚至搭建蒙古包或其他避难所。
这些项目可能既有趣又有价值。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将来一定会被用于预期的目的,或者能够用于那个目的。
回想我刚开始涉足生存领域的时候,一切都是关于紧急撤离的。
但那是在 70 年代,当时我们还担心美国和已经不存在的苏联会用热核弹头正面交锋。
我当时住在科罗拉多州,就在落基山脉的前沿地带。
因此,我有我的撤离计划,往山里去躲避爆炸,然后去一个伙伴的小屋,我们一小群人打算一起在那里求生。
让这个计划可行的原因是,我就住在第一个山脊的前面,紧邻一条主要道路,这样我能在 20 分钟内到达那个山脊的背面。
即使其他人也试图撤离,我很有可能比他们先到,特别是因为我把生存装备放在车里。
我只需要跳上车,赶在人们从学校、工作单位或家里涌出城之前出发就行。
我甚至一直保持车加满油,这样就不会在路上没油。
虽然那种威胁并没有完全消失,但很大程度上已经被电磁脉冲攻击的风险所取代。
考虑到如今的俄罗斯不太可能炸毁我们的城市,主流的理念已经从紧急撤离转变为就地避难。
这在很多层面上都是个好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紧急撤离甚至可能不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休斯顿的例子
我们都谈论交通堵塞的问题以及它会让紧急撤离变得多么困难,但我们真的明白我们在说什么吗?我刚从感恩节周末回来,交通状况糟糕透顶。
那还只是个假期周末,还不是什么严重的事情。
2005 年,拥有超过七百万人口的大都市休斯顿,在预计飓风丽塔来袭时进行了疏散。
实际疏散的人数没有那么多,因为并非所有人都遵守了疏散命令。
尽管如此,《休斯顿纪事报》称疏散过程中有 107 人死亡。
有些消息来源甚至给出了更高的数字。
那么这次大规模撤离出了什么问题呢?我们可以指出很多问题,但归根结底是我们的高速公路不是为了应对那么多交通而建的。
这不仅仅包括道路本身。
没有足够的加油站和足够的汽油来给那么多的车加油。
从休斯顿出发的长达 100 英里的交通堵塞是因为车辆抛锚和没油了。
但没过多久,疏散人员就买不到汽油了,他们被困在路上或者拥挤的服务站里,那里的汽油已经用完,食物也快没了。
那只是一个城市,因为飓风改变方向而进行的撤离。
大多数人甚至没有到达任何合理的目的地,因为交通堵塞。
相反,他们最终掉头回家;一旦明确飓风去了别的地方。
佛罗里达的例子
如果情况有所不同,飓风丽塔像飓风哈维那样猛烈地袭击休斯顿会怎样?那些人会去哪里?2017 年,当飓风艾尔玛逼近佛罗里达时,州长呼吁全州疏散。
那次疏散导致人们挤满了酒店和汽车旅馆,一直到乔治亚州的北部边界。
这个例子显示了紧急撤离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没有足够的地方容纳所有这些人。
如果我们当中有人计划紧急撤离到某个酒店,除非我们恰好拥有那家酒店,否则能订到一个房间的机会微乎其微。
几乎任何其他地方,我们可能想去的都很可能同样满员,即使是像树林里不错的露营地这样的不太可能的地方。
我得说,我们甚至不能指望我们拥有的财产会一直空着,等着我们去紧急撤离。
是什么让我们认为,当我们到达时,我们为灾难准备的树林里的小屋会是空的,所有的物资都完好无损?除非它极其安全,类似于发射核导弹的控制掩体,否则我们很可能会发现有人比我们先到了我们的小屋,并闯进去拿走了我们的东西。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首先,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生存狂和生存社区目前的就地避难而不是紧急撤离的理念是有道理的。
但正如飓风哈维和坎普大火向我们证明的那样,有时候为了确保我们的生存,紧急撤离是必要的。
所以我们需要做好准备紧急撤离。
但那些情况非常特殊,与大多数生存狂谈论的社会崩溃的末日场景中的紧急撤离大不相同。
如果情况变得那么糟糕,我们试图紧急撤离,我们可能会最终被困在满是抛锚车辆的无法通行的道路上,周围是一群饥饿的人,他们会试图抢走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假设我们仍然需要能够紧急撤离,有一些事情我们必须做才能使它成为可能:
做好紧急撤离的准备
看看近年来发生的各种紧急撤离情况,有一点很突出,那就是需要随时准备好紧急撤离。
这对于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尤其如此,比如加利福尼亚州奥罗维尔大坝即将破裂的情况。
事情可能在瞬间从正常变成需要紧急撤离,这很可能包括大量没有准备的人紧急撤离。
当我说“准备好”时,我不仅仅是指有一个紧急撤离背包;而是指把所有需要带走的东西都打包好。
既然我们包括了自然灾害在内,那很可能意味着除了生存装备之外的东西,比如家庭纪念品和贵重物品。
你不会想把这些留下。
理想情况下,所有这些都应该在你的紧急撤离车辆里;但那不现实。
谁想把相册或珠宝盒放在卡车里?所以,相反,它需要存放在可以迅速拿起并放入紧急撤离车辆的地方。
它还必须包括你到达安全地带所需的一切。
在计算这个时,假设你不会避开交通堵塞,你会被困在其中。
那么你的车需要多少燃料?你需要多少食物和水来维持?大多数生存狂手头都没有这些燃料,即使他们知道在紧急撤离时会很稀缺。
还有一个好主意是在车库里贴一个清单,装车时很容易看到,以确保没有东西被落下。
让某人负责在装车时检查清单,而不是在准备好之后。
如果东西没有装进车里,把它拿到车库装车是不值得的。
尽早紧急撤离
完成任何紧急撤离的唯一方法是尽早撤离,抢在高峰之前。
由于我们谈论的是一个发展中的情况,这相当棘手。
很可能,直到情况发展到其他人也在紧急撤离的地步,才会明显地看出有必要紧急撤离。
到那时,你会陷入交通堵塞。
确保你抢在高峰之前的唯一方法是愿意冒险在你不一定需要紧急撤离的时候就撤离。
这可能会导致很多误报和“试运行”,结果什么都没发生。
当然,如果你在树林里有一个小屋,你总是可以把那些错误的紧急撤离之旅变成周末度假,即使它们发生在周中。
至少这样,旅程就没有浪费。
另一个选择是通过搬出城去你打算紧急撤离的地方来尽早撤离。
这可能需要一些计划,因为你可能不得不买或建造这样一个地方,并做出任何必要的工作变动,以便你能从那个地方工作。
尽管如此,这是最终的提前紧急撤离,使你能够同时进行就地避难和紧急撤离。
有一个准备充分的储备目的地
说到这,我个人对于有多少生存狂没有一个准备充分且储备充足的生存撤退地感到悲哀。
我理解在树林里买一个小屋的财务困难;我也买不起。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没有在我打算紧急撤离的地方设置一个设备和物资储备,这样当我到达那里时,我会准备好生存。
考虑到大规模疏散时可用酒店空间的短缺,我不指望用它来住宿。
相反,我计划使用帐篷。
希望我不久能买一辆旅行拖车,并永久停放在我预定的紧急撤离目的地。
但即使我不能,当我到达那里时,我也会有一个好的帐篷作为庇护所。
能够越野旅行
假设我们当中没有人成功提前紧急撤离,我们将不得不能够越野旅行。
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要拥有最大的、最厉害的四驱卡车。
不需要四轮驱动;需要的是地面间隙。
改装家用轿车以增加更多的地面间隙通常足以让你跳上人行道,穿过田野。
越野旅行的真正风险在于,几乎没有地方你可以越野驾驶,而不会驶入别人的财产。
你认为如果农民或牧场主看到你开始拆篱笆,穿过他们的田野,他们会作何反应?你想和他们吵架吗?如果你这么做了,你会犯谋杀罪,而不是正当防卫。
当我说越野旅行时,我指的是在高速公路和那个农场或牧场土地之间的土地上驾驶。
有一个地役权,那是政府财产,你可以在上面驾驶。
这个想法是利用它来绕过困在高速公路上的交通;然后,一旦你通过它(如果你能的话),你可以回到路上。
越野旅行的另一种方式是步行。
这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我们的生存撤退地离家的距离太远,无法步行,第二个是我们太胖了,走不了那么远。
准备好越野旅行并以这种方式步行到生存撤退地将需要时间和锻炼,可能还会减掉一些体重。
尽管如此,如果我们想生存,这是一个值得进行的项目。
但如果你不提前紧急撤离怎么办?
以上都是关于提前紧急撤离的,但如果你不提前呢?毕竟,提前紧急撤离的想法直接违背了我们作为首选的就地避难的理念。
那我们该怎么办?
首先,提前紧急撤离只有在你有地方可去的情况下才真正有效。
理想情况下,这意味着树林里的一个小屋或其他类似的目的地。
如果你没有那个,那么提前紧急撤离只有在你试图逃离火灾、飓风、洪水或其他可能摧毁你家园的灾难的破坏力时才有意义。
为了远离社会动荡,另一种紧急撤离更复杂,也更难预测。
很可能你无法弄清楚它何时到来并抢在高峰之前。
但那样的话,可能不会有大规模的人口外流。
你或多或少会独自紧急撤离,或者在一个小得多的群体中,最多几千人。
在这种情况下,你最好尽可能地等待,以便其他人离开道路。
道路上可能仍然有很多废弃的汽车需要处理,而且很可能会有犯罪活动,你必须保护自己不受其害,但至少你不会陷入交通堵塞。
你仍然需要确保你拥有一切所需,以支撑你到达目的地,特别是汽油。
除非你设置了可以使用补给站,否则不要指望在路上补给。
任何有物资可用的人可能都想要更多的物资,而你愿意给的不够。
比尔·怀特(Bill White)是《征服即将到来的崩溃》一书的作者,他曾是一名军官、制造工程师和业务经理。
最近,他离开了商界,在墨西哥边境担任跨文化传教士。
比尔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就是一名生存狂,当时国家正处于冷战后期。
他决心如果华盛顿决定按下按钮,他就前往科罗拉多州的落基山脉。
虽然那些日子已经过去,但比尔在那个时候获得的知识并没有消失。
他现在致力于教育他人了解我们社会中存在的风险以及如何做好准备应对它们。
你可以通过 editor [at] survivopedia.com 给比尔发消息。
引用:https://www.survivopedia.com/is-bugging-out-even-a-viable-option/
原文: https://s6.tttl.online/blog/1736475676/